加重詐欺等111年度訴字第777號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1年度訴字第777號
公 訴 人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蘇世和


上列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字
第7981號),被告於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告
知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公訴人、被告之意見後,由本院合
議庭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蘇世和犯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罪,分別處如附表各編號主文欄所
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肆月。
犯罪事實
一、蘇世和自民國111年4月11日起,基於參與犯罪組織之犯意,
加入真實姓名年籍不詳、自稱「林富國」之人(下稱「林富
國」)、通訊軟體telegram暱稱「賣安呢」、「王八」之人
(下稱「賣安呢」、「王八」)及其他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
成年人所屬之3人以上,以實施詐術為手段之具有持續性、
牟利性之有結構性詐欺集團犯罪組織,負責擔任領取贓款之
角色(即車手)。蘇世和於加入上開詐欺集團期間,即與「
林富國」、「賣安呢」、「王八」及其等所屬詐欺集團成年
成員間,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3人以上共同犯
詐欺取財、掩飾隱匿詐欺所得去向、所在之犯意聯絡,先由
上開詐欺集團之不詳成員,以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詐騙手法
,向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被害人施以詐術,致如附表各編號
所示之被害人陷於錯誤,而於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匯款時間
,將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被騙金額匯入黃展暘之中華郵政股
份有限公司瑞穗郵局帳號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
本案人頭帳戶)內;再由蘇世和依照「賣安呢」指示,於收
受「王八」交付之本案人頭帳戶提款卡及由「賣安呢」告知
提款卡密碼後,出面操作自動櫃員機提領贓款,而於如附表
各編號所示之提款時間,前往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提款地點
,自本案人頭帳戶提領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提款金額,並將
所領出之贓款交給「王八」,「王八」則依詐騙集團成員之
指示,自蘇世和所提領之款項中,抽取新臺幣(下同)3,500
元現金,交給蘇世和充當提領詐欺款項之報酬後,再將所餘
贓款層轉給所屬詐欺集團其他成員,而掩飾隱匿該集團詐欺
所得之去向及所在(各次行為被害人、詐騙手法、匯款時間
、被騙金額及提款時間、地點、金額,均如附表所示)。嗣
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被害人察覺受騙,報警處理,經警調閱
監視器畫面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乙○○、甲○○訴由彰化縣警察局和美分局報告臺灣彰化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壹、程序部分:
一、本案被告蘇世和所犯係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為3年以
上有期徒刑以外之罪,被告於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
之陳述,經告知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公訴人及被告之
意見後,本院合議庭認為適宜而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
1項規定,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且依同
法第273條之2、第159條第2項之規定,不適用同法第159條
第1項傳聞法則有關限制證據能力之相關規定,亦不受同法
第161條之2、第161條之3、第163條之1及第164條至170條規
定之限制,合先敘明。
二、按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12條第1項中段明定「訊問證人之筆
錄,以在檢察官或法官面前作成,並經踐行刑事訴訟法所定
訊問證人之程序者為限,始得採為證據」,是被告以外之人
於警詢所為之陳述,依前揭規定,於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
之罪名,即絕對不具證據能力,不得採為判決基礎。是本判
決下述關於被告參與犯罪組織部分所引用之證據,並不包括
證人即告訴人乙○○、甲○○、證人吳修銘於警詢時之證述。惟
上開證人於警詢時之證述,就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以外之罪名
即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及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部
分,仍得適用刑事訴訟法上開簡式審判程序規定,不適用傳
聞法則有關限制證據能力之相關規定,而均有證據能力。
貳、實體部分:   
一、本案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於警詢、偵訊及本院準備程序、審
理時坦承不諱(見偵卷第11至17、169至171頁、本院卷第67
、72至74頁),核與證人即告訴人乙○○、甲○○、證人吳修銘
於警詢時(見偵卷第21至25、117至123、135至138頁)所證
述之情節相符,並有台灣大車隊派車資料、被告提領贓款及
交付贓款給詐欺集團上層成員(車手頭、收水手)過程之監視
器畫面擷圖66張、被告指認自己及車手頭之監視器畫面擷圖
3張、證人吳修銘指認被告及車手頭之監視器畫面擷圖3張、
告訴人乙○○之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第一分局公益派出所受理各
類案件紀錄表、受(處)理案件證明單、受理詐騙帳戶通報警
示簡便格式表、内政部警政署反詐騙諮詢專線紀錄表、告訴
人甲○○之宜蘭縣政府警察局宜蘭分局延平派出所受理各類案
件紀錄表、受(處)理案件證明單、受理詐騙帳戶通報警示簡
便格式表、内政部警政署反詐騙諮詢專線紀錄表、員警111
年6月20日職務報告、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111年6月10日
儲字第111000000號函暨附件本案人頭帳戶之客戶基本資料
查詢、查詢存簿變更資料及提款密碼錯誤紀錄、查詢金融卡
變更資料、客戶歷史交易清單、告訴人甲○○之郵局帳戶存摺
封面影本及網路銀行轉帳交易明細、告訴人乙○○之自動櫃員
機客戶交易明細表及網路銀行轉帳交易明細(見偵卷第35、3
9至115、125至129、139、175、179至187、191至199頁)在
卷可稽,足見被告之自白確與事實相符。從而,本案事證明
確,被告犯行堪以認定,應予依法論科。
二、論罪科刑及沒收
㈠按組織犯罪防制條例所稱犯罪組織,指3人以上,以實施強暴
、脅迫、詐術、恐嚇為手段或最重本刑逾5年有期徒刑之刑
之罪,所組成具有持續性或牟利性之有結構性組織;前項有
結構性組織,指非為立即實施犯罪而隨意組成,不以具有名
稱、規約、儀式、固定處所、成員持續參與或分工明確為必
要,該條例第2條定有明文。又犯第339條詐欺罪而有3人以
上共同犯之者,為加重詐欺取財罪,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
第2款定有明文,即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係將「3人以
上共同犯之」列為詐欺罪之加重要件,此無非係考量多人共
同行使詐術手段,易使被害人陷於錯誤,其主觀惡性較單一
個人行使詐術為重,有加重處罰之必要;且本款所謂「三人
以上共同犯之」,不限於實施共同正犯,尚包含同謀共同正
犯(詳見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立法理由)。查本案被告
係受「賣安呢」之指示,於收受「王八」交付之本案人頭帳
戶提款卡及由「賣安呢」告知提款卡密碼後,出面操作自動
櫃員機提領贓款,並將所領出之贓款交給「王八」層轉給所
屬詐欺集團其他成員,被告即以此分工模式擔任「林富國」
、「賣安呢」、「王八」所屬詐欺集團之「車手」,是該詐
欺集團成員至少為3人以上無訛。而該詐欺集團係以向被害
人實施詐術詐取財物為目的,組織縝密,分工精細,自須投
入相當之成本、時間,非為立即實施犯罪而隨意組成,足認
被告加入之詐欺集團,屬3人以上,以實施詐術為手段,所
組成具有持續性及牟利性之有結構性組織,核與刑法第339
條之4第1項第2款加重詐欺取財罪,及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2
條所定「犯罪組織」之構成要件俱相符。
 ㈡按洗錢防制法業於105年12月28日修正公布,並於106年6月28
日生效施行(下稱新法)。修正前該法(下稱舊法)將洗錢
行為區分為將自己犯罪所得加以漂白之「為自己洗錢」及明
知為非法資金,卻仍為犯罪行為人漂白黑錢之「為他人洗錢
」兩種犯罪態樣,且依其不同之犯罪態樣,分別規定不同之
法定刑度。惟洗錢犯罪本質在於影響合法資本市場並阻撓偵
查,不因為自己或為他人洗錢而有差異,且洗錢之行為包含
處置(即將犯罪所得直接予以處理)、多層化(即為使偵查
機關難以追查金流狀況,以迂迴層轉、化整為零之多層化包
裝方式,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及整合(即收受、持有
或使用他人犯罪所得,使該犯罪所得披上合法之外衣,回歸
正常金融體系)等各階段行為,其模式不祗一端,上開為自
己或為他人洗錢之二分法,不僅無助於洗錢之追訴,且徒增
實務上事實認定及論罪科刑之困擾。為澈底打擊洗錢犯罪,
新法乃依照國際防制洗錢金融行動工作組織(FinancialAct
ionTaskForce,下稱FATF)40項建議之第3項建議,並參採
聯合國禁止非法販運麻醉藥品和精神藥物公約及聯合國打擊
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之洗錢行為定義,將洗錢行為之處置、
多層化及整合等各階段,全部納為洗錢行為,而於新法第2
條規定:「本法所稱洗錢,指下列行為:一、意圖掩飾或隱
匿特定犯罪所得來源,或使他人逃避刑事追訴,而移轉或變
更特定犯罪所得。二、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之本質、來
源、去向、所在、所有權、處分權或其他權益者。三、收受
、持有或使用他人之特定犯罪所得。」,以求與國際規範接
軌,澈底打擊洗錢犯罪。從而,新法第14條第1項所規範之
一般洗錢罪,必須有第3條規定之前置特定犯罪作為聯結,
始能成立。倘能證明人頭帳戶內之資金係前置之特定犯罪所
得,即應逕以一般洗錢罪論處,自無適用同法第15條特殊洗
錢罪之餘地。至於往昔實務認為,行為人對犯特定犯罪所得
之財物或利益作直接使用或消費之處分行為,或僅將自己犯
罪所得財物交予其他共同正犯,祗屬犯罪後處分贓物之行為
,非本條例所規範之洗錢行為,惟依新法規定,倘行為人意
圖掩飾或隱匿特定犯罪所得來源,而將特定犯罪所得直接消
費處分,甚或交予其他共同正犯,或由共同正犯以虛假交易
外觀掩飾不法金流移動,即難認單純犯罪後處分贓物之行為
,應仍構成新法第2條第1或2款之洗錢行為(最高法院109年
度台上字第1320號判決同此意旨)。被告以上揭方式參與本
案詐欺集團,由該組織不詳成員施行詐術,使如附表所示被
害人陷於錯誤而匯款,再由被告提領詐欺所得款項交給共犯
「王八」,「王八」再將款項層轉其他集團成員,以此方式
切斷車手與後續犯罪所得持有者之聯繫,俾使集團車手縱經
檢警查獲,亦無法繼續追查犯罪所得,據此掩飾犯罪所得之
去向,以終局保有犯罪所得,被告顯有掩飾屬洗錢防制法特
定犯罪之詐欺犯罪所得之去向、所在,核與洗錢防制法第14
條第1項一般洗錢罪之要件相合(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
款之3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屬洗錢防制法第3條第1款之特
定犯罪)。
 ㈢刑罰責任之評價與法益之維護息息相關,對同一法益侵害為
雙重評價,是過度評價;對法益之侵害未予評價,則為評價
不足,均為法之所禁。又加重詐欺罪,係侵害個人財產法益
之犯罪,其罪數之計算,核與參與犯罪組織罪之侵害社會法
益有所不同,審酌現今詐欺集團之成員皆係為欺罔他人,騙
取財物,方參與以詐術為目的之犯罪組織。倘若行為人於參
與詐欺犯罪組織之行為繼續中,先後多次為加重詐欺之行為
,因參與犯罪組織罪為繼續犯,犯罪一直繼續進行,直至犯
罪組織解散,或其脫離犯罪組織時,其犯行始行終結。故該
參與犯罪組織與其後之多次加重詐欺之行為皆有所重合,然
因行為人僅為一參與犯罪組織行為,侵害一社會法益,屬單
純一罪,應僅就「該案中」與參與犯罪組織罪時間較為密切
之首次加重詐欺犯行論以參與犯罪組織罪及加重詐欺罪之想
像競合犯,而其他之加重詐欺犯行,祗需單獨論罪科刑即可
,無需再另論以參與犯罪組織罪,以避免重複評價。是如行
為人於參與同一詐欺集團之多次加重詐欺行為,因部分犯行
發覺在後或偵查階段之先後不同,肇致起訴後分由不同之法
官審理,為裨益法院審理範圍明確,以利事實認定,即應以
數案中「最先繫屬於法院之案件」為準,亦即以「該案件」
中之「首次」加重詐欺犯行與參與犯罪組織罪論以想像競合
犯。縱該首次犯行非屬事實上之首次,亦因參與犯罪組織之
繼續行為,已為該案中之首次犯行所包攝,該參與犯罪組織
行為之評價已獲滿足,自不再重複於他次詐欺犯行中再次論
罪,俾免於過度評價及悖於一事不再理原則。至於「另案」
起訴之他次加重詐欺犯行,縱屬事實上之首次犯行,仍需單
獨論以加重詐欺罪,以彰顯刑法對不同被害人財產保護之完
整性,俾免評價不足;且犯罪之著手,係指行為人基於犯罪
之決意而開始實行密接或合於該罪構成要件之行為而言。而
首次加重詐欺犯行,其時序之認定,自應以詐欺取財罪之著
手時點為判斷標準;詐欺取財罪之著手起算時點,依一般社
會通念,咸認行為人以詐欺取財之目的,向被害人施用詐術
,傳遞與事實不符之資訊,使被害人陷於錯誤,致財產有被
侵害之危險時,即屬詐欺取財罪構成要件行為之著手,並非
以取得財物之先後順序為認定依據(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
字第4543號判決意旨參照)。查本案係「最先繫屬於法院」
之加重詐欺案件,此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
憑(見本院卷第13至22頁),而被告所屬詐欺集團成員係先
著手於附表編號1之犯行,則附表編號1所示犯行,即為被告
於本案加入詐欺集團後參與之「首次」犯行,依上開說明,
自應就被告參與犯罪組織行為之首次犯行,即如附表編號1
所示之向告訴人甲○○詐欺取財部分,論以參與犯罪組織罪。
㈣核被告就附表編號1所為,係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l項
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罪、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
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一般洗
錢罪;附表編號2所為,則係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
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
一般洗錢罪。
㈤再按共同正犯因相互間利用他方之行為,以遂行其犯意之實
現,本於責任共同之原則,共同正犯應對所參與犯罪之全部
事實負責,且共同正犯之意思聯絡,原不以數人間直接發生
者為限,即有間接之聯絡者,亦包括在內(最高法院77年度
台上字第2135號、100年度台上字第692號、第599號判決意
旨參照)。又以合同之意思而參加犯罪,即係以自己犯罪之
意思而參與,縱其所參與者為犯罪構成要件以外之行為,仍
屬共同正犯(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7414號判決意旨參照
)。查集團犯罪多有其分工,缺一環節即無從畢其功完成全
部犯罪計畫,而詐騙集團之通常犯罪模式更是經過縝密分工
,其詐欺之運作模式可分上、中及下游,上游者研擬詐騙方
式、僱請或委託分工人員,從事指揮並有分酬權限,中游者
即從事電話詐騙等施詐行為,下游者則為實際收款或提款之
人,其等分擔不同角色,共同達成犯罪目的,且現今詐騙集
團為逃避追訴、處罰,利用各種手段切斷資金流向,實屬常
見。是於詐騙集團之犯罪,如行為人知該集團內除自己外還
有負責其他工作之成員,乃在合同意思之範圍內,各自分擔
犯罪行為之一部,並相互利用他人之行為,以遂行犯罪之目
的,原不必每一共同正犯均有直接聯繫,亦不必每一階段均
有參與,祇須分擔犯罪行為之一部,即應對於全部所發生之
結果共同負責。查本案係先由本案詐騙集團成員向告訴人施
用詐術,致告訴人陷於錯誤而匯款,再由被告提領詐欺所得
款項後,將款項交給「王八」層轉給所屬詐欺集團其他成員
,以促使該集團得以順利完成整體犯罪行為,足徵被告係基
於自己犯罪之意思參與該集團之分工,分擔犯罪行為之一部
,並利用他人之行為以達犯罪之目的,雖與該集團其他不詳
成員間未必直接聯絡,惟其既各自分擔整體犯罪過程,則依
前揭說明,自應就本案詐騙集團所為,與該集團其他成員共
同負責。是被告與「林富國」、「賣安呢」、「王八」及該
詐欺集團其他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成年成員間,就本案各次
犯行,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均應論以共同正犯。
㈥罪數部分:
⒈按數行為於同時同地或密切接近之時地實施,侵害同一之法
益,各行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依一般社會健全觀念,在時
間差距上,難以強行分開,在刑法評價上,以視為數個舉動
之接續施行,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價,較為合理,則屬
接續犯,而為包括之一罪。又加重詐欺罪係侵害個人財產法
益之犯罪,其罪數計算,以被害人數、被害次數之多寡,決
定其犯罪之罪數。同理,洗錢防制法立法目的除了維護金融
秩序之外,亦旨在打擊犯罪。尤其在個人財產法益犯罪中,
行為人詐取被害人金錢後,如透過洗錢行為而掩飾、隱匿所
得去向,非唯使檢警難以追緝,亦使被害人無從求償。故洗
錢防制法透過防制洗錢行為,促進金流透明,得以查緝財產
犯罪被害人所騙金錢之流向,而兼及個人財產法益之保護。
從而,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洗錢罪之罪數計算,亦應以
被害人人數為斷。且如就同一被害人施行加重詐欺後,透過
洗錢行為以掩飾、隱匿所得去向,因目的單一且具有行為重
疊性,自應以一行為論處想像競合犯。
⒉就附表編號2內之先後提款行為,係在密接時間、地點提領詐
得款項後交回詐騙集團,侵害同一被害人之財產法益,乃屬
單一行為之接續進行,應以接續犯論以一罪。被告就附表編
號1所示犯行,係以一行為同時觸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
第l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罪、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
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及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
洗錢罪;附表編號2所示犯行,係以一行為同時觸犯刑法第3
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及洗錢防
制法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皆為想像競合犯,各應依刑法
第55條規定,從較重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處斷。又
被告就附表各編號所示犯行之不同被害人所犯加重詐欺取財
罪間,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
 ㈦查被告曾因公共危險案件,經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以105年度交
簡字第4838號判決處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5,000元確定,
有期徒刑部分於106年11月21日易服社會勞動改易科罰金執
行完畢乙節,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份附卷可憑
。被告於受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案有
期徒刑以上之各罪,均構成累犯,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7
5號解釋文揭示:「刑法第47條第1項有關累犯加重本刑部分
,不生違反憲法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問題。惟其不分情節,
基於累犯者有其特別惡性及對刑罰反應力薄弱等立法理由,
一律加重最低本刑,於不符合刑法第59條所定要件之情形下
,致生行為人所受之刑罰超過其所應負擔罪責之個案,其人
身自由因此遭受過苛之侵害部分,對人民受憲法第8條保障
之人身自由所為限制,不符憲法罪刑相當原則,牴觸憲法第
23條比例原則。於此範圍內,有關機關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
起2年內,依本解釋意旨修正之。於修正前,為避免發生上
述罪刑不相當之情形,法院就該個案應依本解釋意旨,裁量
是否加重最低本刑」之內容,本院審酌被告因上述前案執行
完畢後,仍未能謹慎守法,而再犯本案之各罪,顯見其刑罰
反應力薄弱,依其本案犯罪情節,並無處以法定最輕本刑仍
顯過苛之情形,則於刑法第47條第1項修正前,仍應適用該
項規定,各加重其刑。
㈧按想像競合犯之處斷刑,本質上係「刑之合併」,其所謂從
一重處斷,乃將想像競合犯組成之評價上數罪,合併為科刑
一罪,其所對應之刑罰,亦合併其評價上數罪之數法定刑,
而為一個處斷刑。易言之,想像競合犯侵害數法益者皆成立
犯罪,論罪時必須輕、重罪併舉論述,同時宣告所犯各罪名
,包括各罪有無加重、減免其刑之情形,亦應說明論列,量
刑時併衡酌輕罪部分量刑事由,評價始為充足,然後依刑法
第55條前段規定「從一重處斷」,非謂對於其餘各罪可置而
不論。因此,法院決定處斷刑時,雖以其中最重罪名之法定
刑,做為裁量之準據,惟於裁量其輕重時,仍應將輕罪合併
評價在內(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4405、4408號判決意
旨參照)。又按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之罪,偵查及審
判中均自白者,減輕其刑,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8條第1項後
段定有明文。另按犯前2條之罪(即洗錢防制法第14條之一
般洗錢罪、同法第15條之特殊洗錢罪),在偵查或審判中自
白者,減輕其刑,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亦有明定。查被
告就如附表各編號所示之犯罪事實迭於警詢、偵訊及本院準
備程序、審理時均坦認不諱,堪認被告就參與前述詐欺集團
犯罪組織及提領贓款等一般洗錢之犯行已於偵審中自白。是
以,就被告所為參與犯罪組織及洗錢犯行,依上開規定原應
減輕其刑,雖依照前揭罪數說明,係各從一重論處3人以上
共同犯詐欺取財罪,然就被告此部分想像競合輕罪得減刑部
分,揆諸上開說明,本院於依刑法第57條量刑時即予以一併
審酌。
㈨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正值青壯,不思循正途
獲取經濟收入,無視政府一再宣示掃蕩詐欺集團之決心,仍
貪圖不法錢財,參與上開詐騙集團,擔任提領詐欺款項之車
手工作,不僅使詐欺等財產犯罪於社會上充斥橫行,且使告
訴人蒙受財產損失,破壞社會秩序及社會成員間之互信基礎
外,更製造金流斷點,破壞金流秩序之透明穩定,妨害國家
對於犯罪之追訴與處罰,致使告訴人遭騙款項益加難以尋回
而助長犯罪,所為殊值非難,並考量被告之犯罪動機、犯罪
金額多寡之所生損害程度、於本案詐欺集團僅擔任車手角色
,非屬主要地位,所得報酬亦非甚鉅,及其犯後坦承犯行,
尚見悔悟之心;兼衡被告高職畢業之教育程度、未婚,現從
事民宿管理工作,月收入約3萬多元,需扶養父母及1名未成
年子女之生活狀況,及被告業與告訴人乙○○成立調解(見本
院卷第49至50頁之本院111年度彰司刑移調字第410號調解程
序筆錄)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如附表主文欄所示之刑。並
參酌被告所犯附表各罪係參與同一詐欺集團所為,各罪犯罪
類型相同、罪質相同,各罪所擔任角色同一,行為時間非長
且密集,衡量其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各罪所反應被
告之人格特性與傾向、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等裁量內部性
界限,爰合併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㈩按想像競合犯係一行為觸犯數罪名,為避免對同一行為過度
及重複評價,刑法第55條前段規定「從一重處斷」。又刑法
第33條及第35條僅就刑罰之主刑,定有輕重比較標準,因此
上揭「從一重處斷」,僅限於「主刑」,法院應於較重罪名
之法定刑度內,量處適當刑罰。至於輕罪罪名所規定之沒收
及保安處分,因非屬「主刑」,故與刑法第55條從一重處斷
之規定無關,自得一併宣告。修正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對
發起、主持、操縱、指揮或參與集團性、常習性及脅迫性或
暴力性犯罪組織者,應於刑後強制工作之規定,經司法院釋
字第528號解釋尚不違憲;嗣該條例第2條第1項所稱之犯罪
組織,經2次修正,已排除原有之「常習性」要件,另將實
施詐欺手段之具有持續性或牟利性之有結構性組織,納入本
條例適用範圍,並對參與犯罪組織行為人,於第3條第1項後
段但書規定「參與情節輕微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惟同
條第3項仍規定「應於刑之執行前,令入勞動場所,強制工
作,其期間為3年」,而未依個案情節,區分行為人是否具
有反社會的危險性及受教化矯治的必要性,一律宣付刑前強
制工作3年。然衡諸該條例所規定之強制工作,性質上原係
對於有犯罪習慣,或因遊蕩、懶惰成習而犯罪者,所為之處
置,修正後該條例既已排除常習性要件,從而,本於法律合
憲性解釋原則,依司法院釋字第471號關於行為人有無預防
矯治其社會危險性之必要,及比例原則等與解釋意旨不相衝
突之解釋方法,為目的性限縮,對犯該條例第3條第1項之參
與犯罪組織罪者,視其行為之嚴重性、表現之危險性、對於
未來行為之期待性,以及所採措施與預防矯治目的所需程度
,於有預防矯治其社會危險性之必要,且符合比例原則之範
圍內,由法院依該條例第3條第3項規定,一併宣告刑前強制
工作(最高法院大法庭108年度台上大字第2306號裁定意旨
參照),賦與法院就是否宣告強制工作一定之裁量權。查被
告參與本案詐欺集團所為之上開首次加重詐欺犯行,雖得依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3項一併宣告強制工作;惟審酌本
案為被告第一次參與詐欺集團犯罪組織,此有臺灣高等法院
被告前案紀錄表可稽,且其參與之犯罪期間非長,聽命於管
理階層之指揮命令,擔任組織之下層地位(車手),尚難認
其參與犯罪組織之情節嚴重,表現出之主觀惡性及危險傾向
非高;亦無以犯罪所得資為生活之重要來源,而難認係常業
性犯罪或係因遊蕩或懶惰成習而犯罪,且無證據足認其有實
行詐欺犯行之習慣;又被告現從事民宿管理之工作,對其回
歸正常社會生活,憑藉正當工作以謀生,自有期待可能性;
而被告因本件犯行所受有期徒刑之宣告,與其犯行之可非難
性核屬相當,應可使其記取教訓,並達懲罰、矯治其再犯危
險性之目的及特別預防之效果,合乎依憲法比例原則之規範
。從而,本院認被告本件尚未達須以保安處分預防矯治之程
度而有施以強制工作之必要,爰裁量被告不予宣告強制工作

沒收部分:
⒈按「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但有特別規定
者,依其規定」、「前2項之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
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犯罪所得已實際合法
發還被害人者,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宣告前2條之沒
收或追徵,有過苛之虞、欠缺刑法上之重要性、犯罪所得價
值低微,或為維持受宣告人生活條件之必要者,得不宣告或
酌減之」,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3項、第5項、第38條之
2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共同實行犯罪行為之人,基於責
任共同原則,固應就全部犯罪結果負其責任,但因其等組織
分工及有無不法所得,未必盡同,特別是集團性或重大經濟
、貪污犯罪,彼此間犯罪所得分配懸殊,其分配較少甚或未
受分配之人,如仍應就全部犯罪所得負連帶沒收追繳之責,
超過其個人所得之剝奪,無異代替其他參與者承擔刑罰,違
反罪刑法定原則、個人責任原則以及罪責相當原則。故共同
犯罪,其所得之沒收,應就各人分得之數為之,亦即依各共
犯實際犯罪利得分別宣告沒收。又如犯罪所得已實際合法發
還被害人,或被害人已因犯罪行為人和解賠償而完全填補其
損害者,自不得再對犯罪行為人之犯罪所得宣告沒收,以免
犯罪行為人遭受雙重剝奪(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4062
號判決意旨參照)。另洗錢防制法於105年12月28日修正公
布全文23條,並自公布日後6個月施行,其中洗錢防制法第1
8條規定:「犯第14條之罪,其所移轉、變更、掩飾、隱匿
、收受、取得、持有、使用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沒收之;
犯第15條之罪,其所收受、持有、使用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
,亦同。」,且依刑法施行法第10之3條規定,洗錢防制法
關於沒收之規定應優先於刑法相關規定。亦即就洗錢行為標
的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均應依洗錢防制法第18條規定予以
沒收;至洗錢行為本身之犯罪所得或犯罪工具之沒收,以及
發還被害人及善意第三人之保障等,即適用104年12月30日
及105年6月22日修正公布之中華民國刑法沒收專章之規定。
而洗錢防制法第18條第1項乃採義務沒收主義,只要合於前
述規定,法院固應即為相關沒收之諭知,然該洗錢行為之標
的是否限於行為人所有者始得宣告沒收,法無明文,實務上
一向認為倘法條並未規定「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均沒收
」時,自仍以屬於被告所有者為限,始應予沒收,此可由毒
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9條第1項就犯特定毒品犯罪所用、所得
之物義務沒收適用上,因法條亦無「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
否」之規定,實務亦均以屬於被告所有者為限,始應予以沒
收可徵。是在洗錢防制法並未規定「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
否」情形下,自宜從有利於被告之認定,仍應以該沒收標的
屬行為人所有者,始得宣告沒收。
 ⒉被告參與上開詐欺集團而為附表所示犯行,業已取得報酬3,5
00元,此據被告於警詢及偵查中(見偵卷第16、171頁)供述
在卷,核屬被告本案犯罪所得,原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
前段、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追徵,惟考量被告已與告訴人
乙○○以13萬20元成立調解,業如前述,雖因約定分期給付賠
償之時間第1期為111年10月15日前而尚未給付款項,然依上
開調解程序筆錄所示,被告應賠償金額已逾其所獲未扣案犯
罪所得3,500元,苟再對被告宣告沒收或追徵,有過苛之情
,爰依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規定裁量不予宣告沒收、追徵。
⒊至被告所提領款項,經扣除被告之報酬後,已由共犯「王八
」層轉交給詐欺集團成員,非在被告實際掌控中,被告就所
掩飾、隱匿之財物不具所有權及事實上處分權,尚無從依洗
錢防制法第18條第1項規定諭知沒收,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
段,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後段、第8條第1項後段,洗錢
防制法第14條第1項、第16條第2項,刑法第11條、第28條、第33
9條之4第1項第2款、第55條、第47條第1項、第51條第5款,刑法
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陳立興提起公訴,由檢察官林佳裕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10  月  13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黃麗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對於判決如有不服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者,
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1  年  10  月  13  日
書 記 官 黃當易
附表
編號 被害人 詐騙手法 匯款時間 被騙金額(新臺幣) 提款時間 提款金額(新臺幣) 提款地點 主文欄 1 甲○○ 詐騙集團成年成員於111年4月17日下午4時17分許、同日下午4時30分許,先後佯裝為購物網站人員、第一銀行行員,致電甲○○誆稱:欲辦理取消高級會員資格,需操作網路銀行解除設定云云,致甲○○陷於錯誤,依詐欺集團成員之指示,於右揭時間,以網路銀行轉帳之方式,將右揭款項轉入本案人頭帳戶內。 111年4月18日晚間9時28分許 2萬123元 111年4月18日晚間9時36分許 1萬9,000元 彰化縣○○鎮○○路00號「楓康超市和美店」 蘇世和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累犯,處有期徒刑壹年參月。 2 乙○○ 詐騙集團成年成員於111年4月18日晚間6時46分許、同日晚間7時17分許,先後佯裝為電商業者、玉山銀行客服人員,致電乙○○誆稱:因系統遭駭,將其誤設為高級會員,需操作自動櫃員機及網路銀行解除設定云云,致乙○○陷於錯誤,依詐欺集團成員之指示,於右揭時間,以自動櫃員機無摺存款及網路銀行轉帳之方式,將右揭款項轉入本案人頭帳戶內。 111年4月18日晚間8時42分許 2萬9,985元 111年4月18日晚間8時53分許 6萬元 彰化縣○○鎮道○路000○000號「和美道周郵局」 蘇世和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累犯,處有期徒刑壹年壹月。 111年4月18日晚間8時45分許 10萬35元 111年4月18日晚間8時54分許 6萬元 彰化縣○○鎮道○路000○000號「和美道周郵局」 111年4月18日晚間8時59分許 1萬300元 (所提領金額含帳戶內原有餘額) 彰化縣○○鎮○○路0段000號「和美郵局」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    
發起、主持、操縱或指揮犯罪組織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
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億元以下罰金;參與者,處6月以上5年以
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千萬元以下罰金。但參與情節輕微
者,得減輕或免除其刑。
洗錢防制法第14條
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
幣5百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前二項情形,不得科以超過其特定犯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之4
犯第339條詐欺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
徒刑,得併科1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犯之。
二、三人以上共同犯之。
三、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
對公眾散布而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